为镇江经济发展勇当先锋勇挑重担——访丹阳市丹北镇党委书记崔晓敏

时间: 2025-06-19 20:45:31 |   作者: 孔类刀具

  金山网讯 6月的丹北,活力迸发。作为全国重点镇和全国百强镇,丹阳市丹北镇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,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,项目建设火热推进。6月16日,《镇江日报》“开发区街镇新观察”行动采访组走进丹北镇,专访丹北镇党委书记崔晓敏,探寻这片核心发展板块在经济建设、新质生产力、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奋进历程与发展图景,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如何书写好高质量发展“丹北答卷”。

  “今年以来,我们延续了大体量下的持续增长态势,成绩单亮点纷呈。”采访中,崔晓敏用一组可喜的数据打开了线月,该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.07亿元,增长7.3%;规上工业总产值253.3亿元,增长7.4%;固定资产投资17.2亿元,增长59.8%,制造业投资17.1亿元,增长68.5%;实际利用外资2195万美元。良好的发展形态趋势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谈起丹北镇的发展历史,崔晓敏娓娓道来:丹北镇连续4年荣膺丹阳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,连续6年入围全国总实力百强镇。2024年,丹北镇完成的一般公共预算、地区生产总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制造业投资、工业应税销售、规上工业总产值,位列丹阳第一。总投资超80亿元的30个市级以上重点产业类项目全面开工,项目个数及投资总额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。新增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车间2家、专精特新企业8家。研发费用达17.5亿元,同比增幅12%,位列丹阳第一。这一串串数字,充分彰显了丹北镇以实干实绩奋力扛起大板块的“大担当”,为镇江经济发展勇当先锋、勇挑重担。

  “产业是丹北的核心优势和制胜法宝。”提及新形势下丹北镇要扛起大板块的“大担当”的底气时,崔晓敏亮出丹北镇“领跑争先”的两张底牌。一方面,丹北有“深厚扎实”的基础。全镇拥有规上工业公司276家,是全球最大的高速工具钢、麻花钻生产基地,2024年获评“中国五金工具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”,亚洲最大的农业机械、园林机械生产基地,麻花钻、金刚石锯片、合金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%。另一方面,丹北有“专精特新”的基因。坚持以创新思维抢抓时代风口,推动五金工具、农机装备、汽配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跃升。农机装备以沃得集团为引领,产品辐射百余个国家和地区,外贸出口额逆势增长65.5%;五金工具紧扣粉末冶金和高品质金属加工等战略产业领域,天工国际连续攻克钛合金等“卡脖子”核心技术,打破国际垄断;汽车零部件主攻轻量化饰件、智能化座舱、三电系统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,力争打造300亿级产业集群。

  作为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丹北镇,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?崔晓敏表示,丹北坚持“技术突围+人才引领”双轨并行,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。通过聚焦技术创新,沃得农机突破棉花机核心技术瓶颈,上榜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;天工国际成立特种刀具研究院,成功破解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加工难题。通过深化产学融合,2024年,全镇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亿元,有效发明专利97项。通过强化人才引育,先后引进15名国家级领军人才,培育省级重点人才及团队1个。同时,建立新生代企业家培育机制,为产业迭代和企业传承培养后备力量。

  “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,我们锚定内生外引双向发力,全力推进项目建设。”崔晓敏说,在存量焕新上,今年该镇推进18个技改项目,总投资34亿元,预计新增产能20亿元。今年,丹阳帝宝投资2000万美元用于新能源车灯研发生产,不断延伸产品线;在增量突破上,建立“链式招商”图谱,锚定新材料、新能源汽配等领域标杆项目,持续跟进8个总投资72亿元的在手在谈项目,同时做好重点项目后续跟踪,抓好列统入规、亩均税收等核心指标,确保项目承诺全面达标兑现。

  “让更多优质项目引得来、落得下、发展好,我们秉持店小二精神,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”崔晓敏说,该镇依托“经济发达镇”培育契机,优化机构设置,推行“帮办代办+并联审批”机制,审批时限普遍压缩50%以上。这种全新的服务机制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,正成为吸引优质项目的“丹北实践”生动模式。(记者曹源张辉佘记其通讯员杨琴)